本文目錄一覽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當刑事部分不夠定罪,嫌疑人雖然無罪但有一定過錯導...
1、問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當刑事部分不夠定罪,嫌疑人雖然無罪但有一定過錯導致事情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的發(fā)生情況下,民事部分要不要賠償,取得諒解。
2、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的證據不足跟民事案件并沒有任何關系,刑事案件證據不足的,法院只能判定當事人無罪,但是,民事案件中如果原告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案件事實,法院還是會支持原告的訴求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一般原告對自己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
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部分可以調解,對于刑事部分,不可以調解,但是,雙方當事人可以私下和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4、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如果是公訴案件,舉證責任由檢察院承擔,如果是自訴案件,自訴人需要承擔舉證責任,而在民事訴訟活動中,原被告對自己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但是,類似于高空拋物侵權糾紛,專利權侵權糾紛,醫(yī)療事故侵權糾紛等,適用于舉證責任倒置。
5、被告人也需要提供自己無罪的相關證據,這樣也更能體現出訴訟的公平。一般對于舉證的責任,民事訴訟大多數采用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是也會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比如說過錯推定,在刑事訴訟當中,一般則是由公訴機關來承擔舉證的責任,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是不承擔舉證的責任的。
刑事犯罪被害人有過錯怎么處罰
法律分析:根據法律有關規(guī)定,如果刑事被害人對犯罪的發(fā)生存在過錯,可以對犯罪分子的量刑予以相應的從輕處罰。 而考量被害人的過錯,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被害人先行實施了不正當行為。
被害人有重大過錯的,應當對被告人進行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被害人明顯過錯的從輕比例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30%;被害人一般過錯的從輕比例一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被害人存在有重大過錯的,應當對被告人進行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過錯是指誘使或促使犯罪人實施加害于己的行為,并對罪責刑產生直接影響的被害人的過失或錯誤。
因此,“被害人過錯”在當下刑事量刑體系中,只能作為“從輕處罰”情節(jié),而不能作為“減輕處罰”情節(ji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被害人明顯過錯的從輕比例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30%;被害人一般過錯的從輕比例一般為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①《量刑指導意見》沒有明確規(guī)定被害人過錯的從寬處罰幅度:被害人過錯一般不屬于基本犯罪構成事實的范疇;交通肇事犯罪及防衛(wèi)過當等特殊情況除外。一般認為是量刑情節(jié)。
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誰舉證
1、法律分析:三大訴訟的舉證原則: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刑事訴訟實行無罪推定的原則;行政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刑事訴訟民事過錯責任,即舉證責任由被訴的行政單位承擔。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如果是公訴案件,舉證責任由檢察院承擔,如果是自訴案件,自訴人需要承擔舉證責任,而在民事訴訟活動中,原被告對自己的主張負有舉證責任,但是,類似于高空拋物侵權糾紛,專利權侵權糾紛,醫(yī)療事故侵權糾紛等,適用于舉證責任倒置。
3、刑事訴訟的舉證責任在于控方的,也就是由檢察院的公訴人進行舉證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guī)定。
4、刑事與民事訴訟在舉證責任原則上有以下區(qū)別:刑事訴訟應當由控方承擔舉證責任,被告人不負舉證責任,只需要對控方的指控作出回復,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應當由當事人承擔,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應當提出證據進行證明,被告方也必須提出相應的證據進行證明。
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如何區(qū)分
1、法律主觀: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區(qū)別.1.民事責任重在補償性,而刑事責任重在懲罰性。民事責任的前提是有損害發(fā)生,而刑事責任不論傷害與否,均承擔懲罰性責任。2.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而刑事責任主要是剝奪人身自由,甚至生命。
2、【法律分析】: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的區(qū)別主要是:責任產生的基礎不同,前者是違反刑法而后者是違反民事法律;承擔責任的形式不同,前者可能涉及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剝奪,而后者不會如此嚴重;承擔責任的年齡劃分不同,前者16周歲以上即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而后者一般18周歲以上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在諸多方面有所差異:首先,特性上,前者源于犯罪行為,強調懲罰性,后者旨在補償民事侵權及違約行為。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