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公益林流轉補償標準,有關林地流轉和種植樹木國家的相關政策問題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國家對林業的扶持政策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八十六條明確,(一)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1.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2.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3.中藥材的種植;4.林木的培育和種植;5.牲畜、家禽的飼養;6.林產品的采集;7.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8.遠洋捕撈。(二)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1.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2.海水養殖、內陸養殖。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只是基礎工作,要取得林改成功,也就是要達到林農增收,森林數量增加,森林質量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增強,林區和諧目標,關鍵在配套改革,即配套的政策措施。當前出臺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五點。
一、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機制。具體說就是對非林業用地林木采伐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由經營者自主經營,自主采伐;對商品林采伐,依據森林經營方案核定的年采伐限額,對森林什么時候采伐,采伐多少數量,做到“五年、十年早知道”;商品林采伐類型簡化為主伐、撫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公益林采伐類型簡化為撫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將低產(低效)林改造、災害性采伐及征占林地等非常規性采伐分別納入其他采伐;簡化采伐管理環節,采伐由縣級林業部門審核、審批,允許經營期內采伐指標結轉,徹底改變“申請指標難、采伐批復難”的現狀;改變森林采伐管理方式,將以往“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后驗收”調整為“森林經營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七是嚴格控制公益林采伐,依法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合理控制采伐方式和強度。
二、規范林地、林木流轉。建立林權流轉市場和林權流轉登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促進和規范集體林權有序流轉。在不改變林地性質用途、不損害林農利益的前提下,林農可以依法自愿有償對擁有的林權轉包、出租,互換、入股,抵押、擔保或作為出資合作條件,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的流轉,要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提前公示,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收益應納入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用于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分配和公益事業。
三、建立支持集體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制度。各級 *** 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多渠道籌集公益林補償基金,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標準,國家新的公益林補償標準規定從2010年起,國家對公益林補償由過去的每年每畝5元提高為10元。國家對農民和其他社會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進行補貼,對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木良種、沼氣建設給予補貼,對森林撫育、木本糧油、生物質能源林、珍貴樹種及大徑材培育給予扶持。改革育林基金管理辦法,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從2009年7月1日起,育林基金征收最高不超過林產品銷售收的10%(原來20%),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不征收,并規范用途。各級 *** 要將林業部門行政事業經費納入財政全額預算。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以及林業行政執法體系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各級 *** 基本建設規劃,林區的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要依法納入相關行業的發展規劃,特別是要加大對偏遠山區、沙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林業基礎設施的投入。
四推進林業投融資改革。金融機構要開發適合林業特點的信貸產品,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加大林業信貸投放,完善林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大力發展對林業的小額貸款。完善林業信貸擔保方式,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提高農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妥善處理農村林業債務。
五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扶持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林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發展林業專業協會,充分發揮政策咨詢、信息服務、科技推廣、行業自律等作用。引導和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等中介服務健康發展。
今年的公益林補助款為什么不發了v
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公益林補助款沒有發放。從過去的情況來看,公益林補助款主要是由國家財政進行撥付的,可能是由于財政預算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今年補助款沒有發放。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公益林的管理和維護出現困難,也會影響到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的保護。因此,有關部門應該積極應對,保證公益林的穩定運行。
生態林怎么轉農用地
首先要辦理長期征占林地手續,取得《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將林地轉為一般農用地。
然后辦理設施農用地手續。(一)經營者申請;(二)鎮申報;(三)縣級審核;(四)設施農用地審核同意后,鎮 *** 具體監督設施建設和用地協議的實施,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做好土地變更調查,登記和臺賬管理等相關工作,縣級農業部門做好土地承包合同變更和流轉合同備案、登記工作。
以流轉的林地誤報了公益林要怎樣才能要回來
按現行政策,公益林是不能流轉的。
如果已辦理了林權證、林業部門在森林區劃中已將該林地劃作公益林,要調整出公益林比較麻煩,手續很繁瑣(因為公益林政策類似于紅線保護,各地都有保有任務,不能隨意調整)。現在國家還沒有建立公益林的退出機制。
你可以試著向林業部門申請變更林權證登記,將林種調整為商品林。能不能成功,沒有把握。
有關林地流轉和種植樹木國家的相關政策問題
集體林地流轉需注意,公益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等性質的林地不能流轉。
商品林等集體林地的流轉需取得本社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后方可流轉。
個人取得林木、林地承包經營權后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形式流轉。
林木、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下列原則:1、平等協商、自愿、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和阻礙承包經營權的流轉;2、不得改變林地所有權的性質和林地的林業用途。
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4、受讓方必須有林業經營能力;5、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好了,關于公益林流轉補償標準和有關林地流轉和種植樹木國家的相關政策問題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