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邀請,今天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房屋拆遷補償最新標準上海的問題,以及和2021原拆原建如何補償?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還不太明白的話,也沒有關系,因為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就開始吧!
本文目錄
上?,F在的拆遷補償是否真的合理?
隨著2020年新冠病毒的爆發整個世界都圍繞著這個病毒起起落落,當然再一次驗證了我的猜測,隨著世界經濟的動蕩和不穩定我國將再次開啟房地產大規模的拆遷,2008年如此2020年也逃不過。近期上海的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率先開啟了大規模治理老舊地塊的拆遷改造項目。頭條新聞里也隨之到處可見拆遷新聞和自媒體的報道。但看著這些報道不免使我想起了這么一個問題,這種拆遷補償真的科學合理嗎?現在上海的拆遷補償絕大多數都是按原有房屋面積進行測量然后給予現金補償。就拿黃浦區來舉例吧,大多數原有住房被定價為5萬一5萬5千之間每平米,但周圍的二手房價格都在7-8萬每平米,新商品房更是到了10萬以上,任誰都知道房屋的原本建造價格都差不多,唯一的價格區別就在于地皮所處的位置和環境,既然周邊都10幾萬一平了那么為什么拆遷評估卻只給5萬多一平?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些中心地區沒有原拆原還的根本原因。還有就是既然打著“陽光拆遷”就該以解決居民實際居住困難為目標按人口補償才對(上海市拆遷補償每人只能享有一次,所以不存在重復補償和空掛戶的問題),像現在這樣按面積補償那就談不上什么“陽光拆遷”。還有就是所謂的貨幣補償實則這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巨量補償款進入房地產市場一次又一次的推動了房價的上漲,因此應該把貨幣補償改成安置房安置,這樣不但能阻止房價的上漲還有利于房價的穩定和一定的下降空間。同樣的事不同的做法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大家認為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上海市農村集中居住補償標準?
農村集中居住補償主要標準為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積,一般以房產權證、農村宅基地使用證或者建房批準文件的記載為準。如記載與實際不符的,除違章建筑外,應以實際為準。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上海私房動遷面積怎樣算法?
很巧,我家現在正好遇到動遷。
我家是上海浦東新區的,農村宅基地動遷。各個地方的動遷政策不一樣,我們現在的最新動遷政策是這樣的,先核定被安置人員身份,再讓被安置人自己選擇“數人頭”還是“數磚頭”。哪個方式合算,就選哪個方式了。
私房面積怎么算?我們這里是分成2類。一類是看土地證上的面積,就會安置對應面積的新房。
另一類是“可建未建”面積,說得俗一點,就是沒有批到土地證的房子。不屬于違章建筑,而是有“建房許可證”,但是沒有去辦理土地證。這樣的房屋,不給予安置新房,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補償金額還是蠻高的。
還有一類,是屬于“違章建筑”,別說土地證了,“建房許可證”也沒有的。。。這樣的房屋,只給于相應的經濟補償,比較低的,每平400元。
如果想要知道自家的私房可以被安置多少面積的新房,一切以“土地證”上的面積為準。其它的只給于經濟補償。
這樣的拆遷政策,只是我們這里這樣實施,上海各地區的實際操作實施,拆遷政策,都有所不同的。
上海動遷遇到補償不公平,該怎么辦?
還是盡量找關系和送錢好辦事,不難沒辦法,那些有關系的送錢的,陪的多,沒關系的沒送錢的,肯定少少了,因為騙的就是我們不懂,他們懂,就像廈門一棟樓陪倆次的,倆次都有房牛吧,就在我旁邊,不信你事事!
2021原拆原建如何補償?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 ***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好了,關于房屋拆遷補償最新標準上海和2021原拆原建如何補償?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