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安裝母線補償標準,以及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補償范圍?的相關問題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面我們開始吧!
本文目錄
變頻器直流母線電壓過高怎么處理?
需要及時處理因為直流母線電壓過高會導致變頻器損壞,嚴重時可能引起火災事故。處理方法有:1、檢查過濾電容是否失效,及時更換;2、調整變頻器的控制參數(shù),避免過大的輸出;3、使用逆變電路對電流進行限制;4、檢查電網(wǎng)電壓是否過高,如果過高需要及時與供電部門聯(lián)系。總之,處理過程需要專業(yè)技術支持,需慎重處理,以確保安全。
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補償范圍?
低壓無功補償是指在配電變壓器低壓400(380)伏網(wǎng)絡中安裝補償裝置,包括隨機補償、隨器補償、跟蹤補償幾種方式。
隨機補償:隨機補償就是將低壓電容器經過熔斷器與電動機并接,通過控制,保護裝置與電動機同時投切。
隨器補償:隨器補償是將低壓電容器經過熔斷器固定接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以補償變壓器的勵磁及漏磁無功損耗。
跟蹤補償:跟蹤補償是指以無功補償投、切裝置作為控制保護裝置,將低壓電容器組并接在大用戶400伏母線上。這種補償方式,相當于隨器補償?shù)淖饔?。另選幾組低壓電容器作為手動或自動投切,隨時補償400伏網(wǎng)絡中變動的無功負荷。
配電房電容補償檢修方法?
1、電源安裝接線不規(guī)范
新購置的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柜,由于生產廠家的不同,在安裝電源線的接線方法上也不相同,主要與廠家在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柜上配置的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JKG系列(簡稱:控制器)的取樣檢測信號電源有關,有的儀器的取樣電流和取樣電壓要同相,有的是不要求同相。
2、取樣檢測信號倍率選擇不當
取樣用的電流互感器,有的選擇的CT倍率過大,使得控制器的取樣的二次電流過小,處于"欠流"指示狀態(tài),有的選擇的CT倍率過小,使得控制器的取樣的二次電流過大,控制器的取樣檢測信號電流一般不超過5A,否則就會燒壞控制器的塑料接線端子和內部原件。
3、電容器的額定電壓偏低
2000年之前生產的低電壓并聯(lián)電容器的額定電壓大多數(shù)是400V,而隨著農網(wǎng)改造和電能質量的不斷提高,目前,電網(wǎng)電壓特別是配電變壓器的首端,電源電壓一般都要超過400V,有的達420V左右。而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柜都是安裝在配電變壓器低壓線母線側,處于電源的最前端,此時,電容器長期在高于其額定電壓狀態(tài)下運行,縮短了壽命。
4、電容器的容量和組數(shù)配置不當
生產廠家為了產品的統(tǒng)一規(guī)范,補償裝置柜里安裝的電容器都是統(tǒng)一容量,如10KVAR×12組、12KVAR×10組、14KVAR×8組等。而現(xiàn)場實際工作中,控制器設定的功率因數(shù)投入門限值是0.95(0.90-1.0可調),它根據(jù)用電負荷的功率因數(shù)自動投切電容器組數(shù),假設在12KVAR×10組當中,當負荷的功率因數(shù)低于0.90時,控制器就發(fā)出指令投入電容器,而當投入了6組電容器后,又超出了控制器設定的限值0.95,此時,控制器又要發(fā)出指令退出2組電容器,當退出后又達不到所要求的功率因值,控制器又要發(fā)出指令投入電容器,如此反復,造成頻繁投切,損壞電器設備。
5、補償裝置柜的外殼接地不重視
每張補償裝置柜里都安裝有三只過壓保護用的避雷器(FYS-0.22),有的廠家是將避雷器的接地端與柜體外殼直接相連,有的是單獨引線接地,當有雷電波或過電壓侵入時,此時的避雷器的接地就成了工作接地。有的柜體外殼根本就沒接地或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造成很多避雷器泄放電流不暢而爆炸損壞,使得補償裝置柜外殼帶電。
6、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柜要配置無功計量裝置
目前,普遍的生產廠家在裝配補償裝置柜(低壓配電柜)時,都沒有安裝無功計量表計,工作人員只能從控制器的顯示器上讀取實時的低壓功率因數(shù)值,不能掌握到月、年的平均功率因數(shù)值。
7、思想認識問題
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在配電變壓器端安裝低壓無功電容補償裝置柜會增加臺區(qū)的低壓線損,對他們沒利。所以有很多的電容柜人為的不去投運,有時一張柜上壞一個很小的零配件就將整柜退出,造成大量的電容柜閑置。
為什么電容器過補會抬高母線電壓?
因為投入電容補償器以后,電容電流產生的磁場和發(fā)電機的磁場疊加,使發(fā)電機轉子磁場得以加強,所以母線電壓會升高。
在電路中工作的負載大多是電感性負載,電感性負載電流波形滯后于電壓波形,所以造成電壓低,使負載設備不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
為了提高母線電壓,加用電容補償是很有必要的。
負荷達到多少電容柜才補償?
負荷達到多少電容柜才補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談談什么是有功功率?什么是無功功率?什么是功率因素?為什么要功率補償?
有功功率:指負載真正消耗的功率,用P表示。(供電公司就是按有功功率來計費)
無功功率:負載并沒有真正消耗,只是暫時儲存起來的那部分功率,用Q表示。
視在功率:電源提供的總功率,用S表示。(注意:視在功率≠有功功率+無功功率)
功率因素: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用cos∮表示。(一般在0-1之間)
這樣比較難理解,我舉個栗子:某設備內不僅由電容還有電阻,那么我們可以把它看出電容和電阻的組合體。如圖所示:
那么在這個設備中,
有功功率是指該設備內電阻消耗的電能,電阻它把電真正用掉并轉換成熱量消散
無功功率是指該設備內電容把一部分電儲存起來的功率,它并沒有真正用掉,只是贊成儲存起來罷了
視在功率是指該設備從電源處取的總功率,它包含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
功率因素是指該設備內電阻消耗的電能和從電源處取用功率的比值
那么為什么要補功率因素呢?我們再以上面這個用電設備為例。當設備接入電源以后,那么該設備內的電阻會從電源取一部分電用于發(fā)熱;設備內的電容也會從電源取一部分電用于存儲。
由于電源是交流電,電流大小和方向都時刻變化,所以電容實際上一直處于充電和放電的過程中。此時,線路上的總電流I不僅包含有功電流I1,還包含無功電流I2。
如果線路只有有功電流、沒有無功電流,那總電流啟不是可以降低很多?線路電壓損耗啟不是也可以減少很多?電線的截面積同樣也可以減少很多。
那怎么減少線路無功電流呢?我們可以通過在容性設備上并聯(lián)電感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圖
在容性設備上并聯(lián)電感以后。在電流的上半個周期時,電感放電剛好給電容充電;而在電流的下半個周期,電容放電剛好給電感充電。它們互相充電放電、交換能量,這樣就不需要和電源交換電能,從而減少線路的總電流。把這種方式叫作無功功率補償。
那到底怎么實現(xiàn)自動補償呢?功率補償?shù)姆绞接杉醒a償和就地補償,一般在低壓配電柜中采用集中補償?shù)姆绞骄佣?;也有手動補償和自動補償。手動補償需要自己投切補償電容,而自動補償由無功控制器實現(xiàn)自動投切,更準確、靈活。
功率因素自動補償接線如圖所示:
無功控制器Ua、Ub、Uc分別接在三相火線上,它可以給無功控制器提供電壓信號;三個電流互感器接成星型,另外一端分別接無功控制器的Ia、Ib、Ic端,它們可以給無功控制器提供電流信號。當無功控制器有了電流信號和電壓信號以后,它就可以計量出功率因素,從而控制8個接觸器的線圈通電與斷電。
當無功控制器檢測到線路功率因素過低,那么它會自動接通一個接觸器線圈。這樣與該接觸器主觸頭相連的電容組就被并聯(lián)到了母線上,功率因素會升高。如果功率因素不夠,那么無功控制器會繼續(xù)接通一個線圈,再并聯(lián)一組電容上去,直到功率因素達到設定值。
當無功控制器檢測到線路功率因素過高,那么它會自動切除一組電容。由于線路中負載一直是動態(tài)變化的,所以無功補償也是動態(tài)的。
過補或欠補當無功控制出現(xiàn)故障時,如果補償?shù)臒o功功率過多就會造成過補,過補會導致線路電壓升高,對線路及電容器都不利;如果補償?shù)臒o功功率過低就會造成欠補,欠補會造成線路電流增大,效率變低,損耗變大,甚至會遭受供電公司罰款。所以,需要把功率因素長期恒定某一個平衡值才是正確的。
無功控制器設置現(xiàn)在電容補償基本上都采用自動補償,無功控制器會根據(jù)線路功率因素自動投切電容組。但是參數(shù)設定也非常重要,如果參數(shù)設定不合理,一樣容易導致過補或者欠補,甚至電容器損壞。
對于無功控制器,一般我們都把功率因素上限設定到0.95,下限設定到0.9,延時時間設定在30秒。如果功率因素上限設定的太高,那么電容器組會長期處于頻繁工作狀態(tài),導致溫度過高容易鼓包或者爆炸。另外反應時間也不要設定的太快,一般大于30秒比較合適。
以上就是我的原創(chuàng)回答,如果發(fā)現(xiàn)抄襲我的文章,必定追究!
如果還有其他不足,歡迎大家補充!
我是電工學院,專門負責電工培訓、考證;如果你對電工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點贊、評論、轉發(fā)!感謝
好了,關于安裝母線補償標準和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補償范圍?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