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如何提起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訴訟
- 2、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
-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 4、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歸責與免責...
- 5、虛假陳述處罰法律依據
如何提起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訴訟
1、原告提起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訴訟,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2、首先,原告可以選擇單獨訴訟或共同訴訟方式提起訴訟。單獨訴訟允許原告單獨為自己的權益進行 *** ,而共同訴訟則允許多個原告基于同一事實和被告聯合行動,以提高訴訟效率和規模效應。
3、一般規定第一條 信息披露義務人在證券交易場所發行、交易證券過程中實施虛假陳述引發的侵權民事賠償案件,適用本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市場中發生的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本規定。
4、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管轄第一審證券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其他中級人民法院,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5、第二十六條指出,發起人如對發行人信息披露提供擔保,則發起人與發行人需對投資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此規定明確了發起人與發行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責任關系。
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
1、法律分析: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主要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具體如下:民事賠償責任。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印花稅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行政責任。
2、法律主觀:虛假陳述的法律后果是:當事人在庭審時作虛假陳述的,如果是民事案件的,是屬于妨害司法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如下:民事賠償責任:投資人,如股東、公司等因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虛假陳述而遭受損失的,可以要求其賠償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及相應的利息損失;行政責任:證券服務機構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并處罰款。
4、虛假陳述的后果是,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法律分析:按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偽造的意思是編造,捏造,以假亂真,利用不存在的事物來謀取利益,可見虛假陳述也屬于偽造范圍。
6、法律分析:當事人應當就案件事實作真實、完整的陳述,如果故意作虛假陳述的,要承擔相應責任,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1、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以下簡稱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是指證券市場投資人以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法律規定,進行虛假陳述并致使其遭受損失為由,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民事賠償案件。
2、一般規定第一條 信息披露義務人在證券交易場所發行、交易證券過程中實施虛假陳述引發的侵權民事賠償案件,適用本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市場中發生的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本規定。
3、綜上所述,上述法律條文旨在構建一個明確的、責任清晰的法律框架,確保在證券市場中,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得到公正、有效的審理。這一法律體系的構建,旨在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的公平與誠信。
4、實際控制人操縱發行人或上市公司違反證券法律規定,以發行人或上市公司名義進行虛假陳述,導致投資人損失的,發行人或上市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在承擔賠償責任后,發行人或上市公司可以向實際控制人追償。
5、若投資者對多個被告提起證券民事賠償訴訟,管轄原則如下:由發行人或上市公司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除非有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對于發行人或上市公司以外的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僅以自然人為被告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6、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明確了損失認定。虛假陳述行為人在證券發行市場或證券交易市場進行虛假陳述,導致投資人損失時,投資人有權要求虛假陳述行為人按本規定進行賠償。
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歸責與免責...
1、實際控制人操縱發行人或上市公司違反證券法律規定虛假陳述民事訴訟賠償,以發行人或上市公司名義進行虛假陳述,導致投資人損失虛假陳述民事訴訟賠償的,發行人或上市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在承擔賠償責任后,發行人或上市公司可以向實際控制人追償。
2、綜上所述,上述法律條文旨在構建一個明確的、責任清晰的法律框架,確保在證券市場中,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得到公正、有效的審理。這一法律體系的構建,旨在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的公平與誠信。
3、提起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訴訟,除需提交行政處罰決定或公告、或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外,還需提供自然人、法人或其虛假陳述民事訴訟賠償他組織的身份證明文件的復印件,以及進行交易的憑證等投資損失證據材料。
虛假陳述處罰法律依據
1、法律分析:如果當事人虛假陳述的,人民法院會不予采納該陳述,并對當事人予以罰款的處罰。
2、證券服務機構,如券商做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吊銷營業執照,并處罰款。對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于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并處罰款。(2)對發行人、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義務人作虛假陳述的,責令改正,警告,并處罰款。刑事責任。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虛假訴訟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4、對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于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并處罰款;刑事責任:在證券交易活動做虛假陳述的處判刑、罰款等。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