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還對云南移民補償標準不太了解,沒有關系,今天就由本站為大家分享云南移民補償標準的知識,包括云南 *** 從哪來?的問題都會給大家分析到,還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吧!
本文目錄
膠東的小云南是真實存在的嗎?
其實稱“膠東移民”實際并不太準確,準確地說法應為“膠東軍戶調防".理由如下:
一、歷史上確有“小云南”的說法。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元封二年),漢在今祥云縣云南驛設云南縣,屬益州郡。225年,蜀漢改益州郡為建寧都,繼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縣。937年,段氏建大理國后,設云南瞼、品甸瞼。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設云南行省,改云南瞼為云南州,屬大理路。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降云南州為云南縣,隸大理府。1914年,因云南縣名與云南省名相重,改云南縣為祥云縣。雖云南縣改為祥云縣,但民間仍稱祥云為“小云南”,歷史學家稱為“古云南”,以有別于云南省的“大云南”。上述事實說明,“小云南”的稱謂并非空穴來風,是有事實依據的。
二、歷史上,“小云南”一帶曾有大批軍隊駐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章命穎川候傅友德為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師三十萬征云南(含今貴州一帶)。云南平定后,由沐英率領,征云南之軍隊就地屯守,并按照明時的衛所制設立了“烏撒衛”、“洱海衛”等衛所。
三、明初,倭寇襲擾中國沿海(包括膠東沿海),明洪武十七年正月,湯和奉命巡視沿海諸城防倭。洪武中后期,始在山東沿海設立衛所,計9衛10所:分別是安東衛、鰲山衛、靈山衛、大嵩衛、靖海衛、成山衛、威海衛、任城衛、平山衛和雄崖所、夏河寨前所、浮山前所、王徐寨前所、寧津所、尋山后所、百尺崖后所、金山左所、海陽所、奇山所。這些衛所的設立,勢必需要軍隊守衛。王中宜《移民社會與背景》提到:“由于北方軍事緊張的關系,必須調派大量的軍隊駐守,事實上就構成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進而形成北方邊境地區龐大的軍事移民社會”;“而東部海疆在明代初年也不平靜,倭寇的騷擾使明 *** 加強海防建設,因為采取軍隊非原籍政策,由此而來形成軍籍人口的遷移。所以邊境地區的移民大部分是和軍事有相當大的關系”。
在明代,衛所遍布全國各地,軍士皆別立戶籍,叫做“軍戶”,衛所軍人的家屬必須隨軍,稱為“軍余”或“舍丁”。軍士退伍或死,從家屬中勾補,若無家屬,則從本籍族親中勾補。軍人家屬實際上也和軍人一道成為移民。明代前期,本籍軍戶一般不在本地衛所從軍,這樣就造成軍籍超長距離的移民,構成明代移民特別的一篇。王中宜在文章中還提到:“膠東半島上的萊州與登州情況頗為相似,號稱地狹人稠,然而此區所接受的移民倒不少,卻以軍戶為主”;萊登兩府在洪武末年共有9衛3(?)所,約53760名將士,合計軍籍人口有16萬人,扣除由當地人充任者,軍籍移民約有13萬”。王中宜以上說法有無根據?我查閱了《明史》等有關資料,證明王并非妄斷?!睹魇贰肪砭攀镜诹涊d:“明年(永樂二年)更定衛所守軍士”;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記載:“京營之在南者,永樂北遷,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備南京,節制在南諸衛所”?!睹魇贰飞鲜鲇涊d,可以證明永樂年間確曾發生軍隊調動事宜?!度樯绞星椤房甲C:明洪武三十一年在今海陽所鎮設立海陽守御千戶所,至明末,先后有24姓軍戶落籍。現海陽所鎮有村四十,其中十四村系永樂年間從“小云南”從軍至海陽所,后又陸續析遷至本鎮其它地方立村”。
新編《即墨縣志》記載:明代因衛所和軍屯而遷入的軍戶達七萬余人。《蓬萊縣志》記載:明朝建立后,開始向半島大批移民,當地人口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樂二年(1404年)兩次由“小云南”的烏撒衛遷入?!兜侵莞尽犯戒洝稙跞隹肌酚涊d:明永樂二年(請注意:又一個永樂二年),朝廷曾將烏撒衛的大批漢族軍士和軍戶調往山東,他們從陸路到重慶,乘船渡三峽順流而下,直抵江蘇的揚州,然后轉大運河北至淮陰,棄舟陸行,取道贛榆、諸城、膠州而達即墨各地。今青島市所轄五市七區中,即墨市1000多個村莊,有225個由云南移民立村;膠南市1104個村莊,由云南移民建村的394個;膠州市800多個村莊,由云南移民建村者112個;黃島區143個村莊,云南移民建村23個;市南、市北、四方、李滄現有或撤消的村莊中,半數以上由云南移民創建或后來遷居至此。即墨市留村鎮大村《邵氏族譜》記載:邵氏兄弟自云南烏撒衛來山東。即墨市段村鎮單家疃清末《單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二年(又一個永樂二年),單氏自云南鳳儀縣遷至段村東偏北立村(鳳儀縣明時屬大理府,設洱海衛,清末改為鳳儀縣)。即墨市華山鎮牛齊埠李姓,系永樂二年(還是永樂二年)從云南大定府威寧縣遷來立村。清時威寧屬貴州省。青島市城陽區小寨子村祖譜記載:張徽、張清兄弟二人從云南烏撒衛遷來,分別在鰲山衛和浮山所任軍職
綜上可以看出,所謂膠東移民,實際是明代從云南向膠東的軍隊調防.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初平定云南的軍隊大多屬于朱元章家鄉一帶的軍人(有資料認為在今安徽江蘇北部)。所以準確地講,膠東移民的祖籍應當是安徽、江蘇一帶。但先民們代代口傳從云南、小云南遷來也并無不當,因為他們畢竟在云南生活了多年。
云南人的祖先是哪里搬遷過來的?
云南人口來源非常復雜,這里分為五個階段來說,(1)由于處在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的三角地帶,很早以前的土著就有來自印度,東南亞北部,東亞和青藏高原的人種,后來演化為多個少數民族,但中原華夏文明過于強大,自古就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大約在夏代時,流入云南的華夏人與土著交流就緊跟隨中原之后開啟了青銅文明。但在這之前還沒有云南這個概念,云南地區也一直是分散的部落,滇西北大多是納西族,彝族,白族納等民族祖先在此生活,滇西南主要是哀牢部族,滇中地區生活著滇族,他們大多是羌氐部族。(2)直到公元前310年,秦武王派遣軍隊管轄云南北部,開始有秦人遷入,又到前278年左右,楚頃襄王派將領莊蹻率軍西進,征服滇中地區民族,在此建立滇國,在此之后又有陸陸續續的漢族人口流入,民族之間的交流幫助當地人民建立了云南歷史上最輝煌的封建王朝大理國,其中就有不少中原漢族在大理國擔任重要官職。(3)13世紀的歐亞大陸風云變幻,蒙古人的鐵蹄幾乎踏遍了歐亞大陸,忽必烈攻下大理后,很多蒙古人,色目人,還有來自中東地區的人來到云南定居,云南的 *** 也是這個時候入滇的。(4)在明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后,朱元璋為了鞏固對云南的統治,派義子沐英領軍鎮守云南,又從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征撥百姓遷入云南,此次殖民云南,徹底改變了云南的命運,漢族成為了主要民族,使云南成為了漢地十八省,從此云南永久的成為了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5)明末清初,云南成為了抗清大后方,漢族人口又一次隨著南明政權遷入。漢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歡迎批正!
云南哪個地方人少需要招移民人?
云南怒江州人少,需要招移民。
近日,云南省 *** 答復了政協委員丁秀花提出的《關于支持怒江州實施10萬人生態移民的提案》。
這份《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1192號(經濟發展類143號)提案答復的函》(簡稱《答復函》)已由云南省 *** 官網于9月24日發布。文件落款日期顯示,該《答復函》成文于9月6日
山東居然有大量祖籍云南的移民,這些移民從何而來?
山東居然有大量祖籍云南的移民,這些移民大多數是,從云南中北部遷入山東的。
在元朝統治時期,云南是元朝的藩屬,云南王是蒙元王室血脈,王位也是世襲的。
大明代元初期,朝廷沒能拿下云南,直至大明大致平定中原后,才興兵征剿云南。大明南征之戰,打得很激烈。大明奪下云南汗國的土地后:
1,立即擊殺所俘獲的蒙古人。
2,將色目爾男童盡數凈身,作為皇室的專用太監。(鄭和就這么來的)。
3,對歸順的土司,加以安撫。
4,對不歸土司管轄的百姓,盡數內遷。
大明對云南汗國采取了堅壁清野,穩打穩扎,逐步圍殲的辦法,最終將云南蒙古汗國徹底剿滅。
祖籍云南的移民,其先祖就是在大明洪武皇帝執政期間,從云南遷入山東的。大明之所以這么做,原因有三:
1,元朝統治不當,導致山東人口大減,山東需要填充人口。
2,云南歷經南詔丶大理、云南汗國,時間長達幾百年。朝廷對云南人不放心,因此刻意削弱云南地區的實力,以免其勢力過大,導致其造反,且難以鎮壓。
3,山東是華夏文化核心地帶,山東三面臨海,縱深很小。因此將云南人移住山東,既有教化云南人的意思,又有防止云南人造反的想法。倘若當時云南人叛亂,就會被堵在山東半島,不想死就得投降。
云南 *** 從哪來?
現在云南的漢族絕大多數是明清時期移民到云南的。
戰國時期楚國將領莊硚進軍云南,是中原人移民云南的開始。
漢朝時云南有官方組織的漢族移民,主要集中在現在的保山一帶。
唐朝時南詔國占據云南,當地漢族多淪為奴隸或農奴,也有部分讀書人成為官吏。
段氏大理國取代南詔時,其統治者多自稱祖先是 *** 。大理國的 *** 最終都融入白族中。
蒙古征服大理國后,再次有中原漢族移民進入云南,但估計人數不會太多。
明朝平定云南后,有計劃地從內地組織漢族移民到云南,建立軍屯。明成祖靖難戰爭后,將大批犯官及其親屬流放云南。
明末清初,大批難民流亡云南。清朝中期湖廣填四川,又有大量移民進入云南。
好了,關于云南移民補償標準和云南 *** 從哪來?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