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立傳標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立傳怎么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清代官員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在去世后宣付史館立傳?
清入關后,沿襲了中原漢文化,許多制度上和歷代王朝一脈相承。對于朝廷大臣去世后,也遵循封建禮制給予褒獎。綜合起來看,褒獎的措施包括祭葬立碑、贈銜給蔭、易名之典、入城治喪、建祠祭祀等。當然本文要講的卻是另一個重要舉措——史館立傳。
史館立傳在清初、中期是有很高門檻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帝規定:“一品官乃賜謚,而史館凡仕非賜謚及事者,不得為傳?!币簿驼f,只有那些死后有朝廷賜謚號者,或是立有特殊功勛者,才享有史館立傳的榮譽。
清代后期,史館立傳的標準有所放寬。宣付史館也成為恤典中的一種,對于有勞績者、奉職勤奮者、有嘉言懿行者予以宣傳史館立傳。這一榮譽所包括的范圍很廣,不再局限于賜謚者,既可以是功績卓著的文武大臣,也可以是具有卓行異節的平民百姓。
從《清史稿·列傳》中不難發現,立傳者既有盡忠、盡職、政績、學問而宣付的男子,也有矢志殉夫的節烈女子,甚至連地位低下的義丐也有宣付史館立傳者。
當然,史館立傳最多的還是有功文武大臣,如咸豐八年(1858年)十月,李續賓戰死后,曾國藩將生平戰績上奏給咸豐帝。于是,“特詔嘉其有古名將風,以國藩疏宣付史館,用示褒異。”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因辦團練而被加布政使銜的趙景賢于湖州戰死,詔其“勁節孤忠,可嘉可憫”,加恩依巡撫例優恤,于湖州建專祠,宣付史館立特傳,予騎都尉世職,謚“忠節”。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被稱為“視國事如家事”的僧格林沁卒,除賞陀羅經被,以親王飾終典禮從優議恤,入昭忠祠,死事及出師省份建專祠外,并將生前事功宣付史館。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駱秉章追贈太子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入祀京師賢良祠,于四川、湖北兩省建專祠,并將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史館。
對于那些沒有戰功但政績卓著、為官清廉的地方官吏也有宣付史館的。如同治初年 ,四川學政楊秉璋上疏陳劉衡循績,并上遺書。同治帝諭旨:“劉衡歷任廣東、四川守令,所至循聲卓著。去官四十余年,至今民間稱道弗哀。所著《庸吏》、《庸言》、《蜀僚問答》等書,尤為洞悉閭閻,于興利除弊之道,籌劃詳備,洵無愧循良之吏。將歷任政績宣付史館,編入《循吏傳》,以資觀感?!?/p>
光緒八年(1882年)八月,予故江蘇揚州府知府何金壽宣付史館立傳。光緒十八年(1892年),知府王仁堪卒于蘇州,“鎮江士民列政績,吁請大吏上聞,謂其‘視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類、培養元氣為任,卓然有古循吏風’。詔允宣付史館立傳。
以孝義為先的道德高尚者也可宣付史館。例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旌表以身殉母署四川總督岑春煊長子岑德固,并準列入國史孝友傳。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旌表秉性純孝,哀毀殞命,湖南善化縣故翰林院編修俞鴻慶,并宣付編入孝友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旌表捐軀殉祖安徽泗縣故郵傳部右侍郎胡燏棻孫,河南候補道翔林子分部郎中肇蘭,事跡宣付史館立傳。
后來,甚至連學問優異或有某方面特長者也可以宣付史館。如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詔以已故五品卿銜山西即用知縣汪宗沂經學卓越,宣付史館。十一月,予絕學專家已故候選同知直隸州知州華蘅芳,與其弟故直隸州州判世芳,及已故二品封職徐壽俱宣付史館。
宣付史館立傳之所以會在清末興起,并成為一種重要的褒獎手段,則是因為自從光緒五年(1879年)規定,官吏死后三十年方準題請入祀名宦鄉賢祠。于是,在這種情況下,連帶宣付史館也一起給奏準了。但不管怎么說,清末時期的宣付史館的含金量,已經大大不如清初、中期了,有點泛濫成災的趨勢。
[img]修家譜時該如何編寫人物傳記?
1、首先明確其標準以及范圍
由于家族遷徙等原因,編寫人物傳記基本不考慮人物籍貫與其所處地域的問題。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夠為其立傳。
2、確定人物傳記的格式
人物傳記的格式也沒有定型。在家譜文化的發展演變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記樣式,有通訊式、文學式、鑒定式、履歷式等。根據歷代家譜中的經驗,對于那些擁有感人事跡,材料真實詳盡,符合立傳標準的已故族人,適合使用紀傳史書體以全面描述記錄其生平事跡。
3、人物傳的實際撰寫要點
人物傳要根據真實性、時代性、文學性的特性,抓住人物的特點,寫出傳主個性化的性格特征。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體現人生的價值和思想意義。
4、如何給編寫好的人物傳排序及分類?
由于家譜留傳年代久遠,所以家譜中的人物非常多,這也導致了人物傳的多種多樣:有歷朝歷代的名人、為國捐軀的烈士、英勇正義的模范、各行各業的標桿等。
列傳的分類有哪些?
記載了各個時代的不同階層、不同類型人物的歷史。作者遴選入傳的標準是“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于天下”。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操行高潔,有功于天下,能傳名于后世,那么即使像游俠、刺客、醫生、卜者、商人,也都為之立傳;相反,如果碌碌無為,沒有影響,毫無貢獻,那么即使他們官居極品,也不為之立傳。為了表達的需要,司馬遷把列傳分為專傳、合傳、附傳、類傳四種,專傳即一人一傳,如《孟嘗君列傳》、《魏公子列傳》等。合傳有的取其人品相近,如《張釋之馮唐列傳》;有的取其彼此相關,如《魏其武安侯列傳》;有的取其學術思想相承襲,如《老子韓非列傳》。在寫法上,兩人以上的合傳,有的是并列敘述,無所謂輕重主次,如《管晏列傳》;有的一人為主,旁人附錄,如《孟子荀卿列傳》,標題為孟子荀卿,而內容所講的有騶子、田駢、慎到、環淵、接子、墨子、淳于髡、公孫龍、劇子、李悝、尸子、長盧、吁子等十幾個人。類傳是按行事相類或屬性相同加以編排,如《循吏列傳》專記遵紀守法的官吏;《酷吏列傳》專記嚴刑峻法的酷吏;《游俠列傳》則專記輕生尚義,救人于危難的俠義之士;而《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則是有關少數民族的專傳與類傳,表現了司馬遷的民族一統思想。列傳是《史記》中的精華,無論從思想之豐富來講還是描寫之精彩來講,它都是最引人重視的部分。
族譜上立傳的應是哪些人?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個家族的標志和名稱。考證姓氏源流,就是考證始祖是誰,家族的根在哪里,說明家族的得姓緣由和姓義。我國姓氏源遠流長,一個家族的得姓也很復雜,有的多途徑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為難解之謎,考證起來十分困難,比如中國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軍事家鄭和的鄭姓都是明成祖賜的,他真實的姓、祖先、籍貫、身世,五百多年無人知曉。
2.居住地地情
人類的歷史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積累起來的,家譜就是記載家族成員的活動和世系的圖書形態。一個家族的發祥地,是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從事活動的環境。記載家族以始祖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經濟環境、風俗民情、民間傳說等情況。
3.遷徙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逐步從家鄉向外擴引,這樣就發生家庭的遷徙。事實上,永遠居住在一個地方的家庭這樣就發生家庭的遷徙。
4.世系圖表
世系是家譜重要主體,是家譜區別于其他史類書籍的重要標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長幼輩分,認真準確地記載。在考證姓氏源流的同時,從始祖或始遷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后裔世序、長幼輩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來,世序分明,一目了然。
5.人物傳
人物傳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譜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傳標準、范圍和方法以及對人物的評價問題,將在“人物傳的編寫” 中詳細敘述。
6.大事記
大事記是編寫地方志的一種體裁,用以記載一地的大事和要事。現代新家譜中,也采用大事記來編修家譜。編修新家譜,這項內容值得提倡,應列為家譜的一項重要內容。
7.字輩譜
字輩譜是各姓氏家族族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簡單地講,字輩譜中輩分就是家族中血緣傳承的世系次第關系,又稱輩、輩行。
組織傳銷罪的立案標準
(一)組織、領導的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累計達一百二十人以上的;
(二)直接或者間接收取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繳納的傳銷資金數額累計達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曾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一年以內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行政處罰,又直接或者間接發展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累計達六十人以上的;
(四)造成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五)造成其他嚴重后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
立傳標準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立傳怎么讀、立傳標準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