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存疑不起訴的情形有哪些,具體有哪些
- 2、現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嗎以后能查到嗎
- 3、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規定
- 4、關于犯罪記錄封存的適用條件,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5、中國現行的隱私保護法,詳細點的。
存疑不起訴的情形有哪些,具體有哪些
存疑不起訴的條件:作為案件定罪的證據本身存在一定的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少必要的證據加以證明。收集到的證據之間相互存在矛盾,并且不能合理排除的。根據收集到的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同時也無法進行排除的。
作為案件定罪的證據本身存在一定的疑問,無法查證屬實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少必要的證據加以證明。收集到的證據之間相互存在矛盾,并且不能合理排除的。根據收集到的證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其他可能性,同時也無法進行排除的。存疑不起訴包括哪幾種情形存疑不起訴,又稱證據不足的不起訴。
存疑不起訴是司法實踐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是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和起訴過程中,存在證據不足或不足以支持定罪的情況下的一種處置方式。
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這是指證據不足以充分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以至于即使提起公訴,法院經過開庭審理,也很可能會宣告被告人無罪。
現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嗎以后能查到嗎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以后一般是查不到的。未成年人犯罪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被封存的犯罪記錄只有司法機關辦案及有相關規定的單位可以進行查詢,對其他單位或個人都應當予以保密。但如果是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則其犯罪記錄則一般是能夠被查到的。
總結而言,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后原則上無法查詢,除非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特定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并且查詢行為需嚴格保密。封存政策旨在保護未成年人,減少其過去的錯誤對未來的負面影響,助力其融入社會。同時,需強化對封存記錄的管理,確保信息安全,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解會。會,我國有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對于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應當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
法律分析:可以。每個公民只要有犯罪行為存在的就會有犯罪記錄,而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會根據規定而被封存。也就是說對于未成年犯罪后撤案后還能查到記錄,但是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只能是司法機關有特殊需求需要查閱,出示查閱申請后才能調看。
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在特定情況下會得到封存,保障其未來。若滿足條件,即在 *** 時,僅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犯罪記錄將會被法律體系妥善處理。在法律依據上,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條款明確規定,對于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應予以封存。
法律主觀:不能。對于 未成年人犯罪 記錄,應當進行封存。并不是任何一個警察都可以隨意查詢的,必須是為了調查違法犯罪的需要才可以。法條鏈接:〈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規定
1、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僅限輕罪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者可申請封存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重罪者則不予封存。封存在內的記錄嚴禁泄露給任何組織或人員,除非為了案件調查或依據法規履行相關程序。【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2、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指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未成年人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的相關規定如下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被封存后,在入伍、就業時免除犯罪記錄的報告義務。
3、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判決依法不負刑事責任、裁定終止審理的未成年人的記錄,雖然不是犯罪記錄,也應當封存。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4、未成年犯罪記錄怎么封存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方式如下:(1)已滿14周歲 *** 周歲的未成年人,即使被發現犯罪行為或是在判決時,罪犯已經年滿18周歲,犯罪紀律必須封存;(2)封存內容包括偵查卷宗、檢察卷宗、審判卷宗等各種案卷材料;(3)司法機關不得對所在學校的老師與同學、居住地的群眾透露。
5、法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封存并不需要未成年人本身及其家屬主動提出,司法部門會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第275條的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罰的,會直接對相關的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情況下,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是犯罪記錄封存不代表直接消除。
6、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指對輕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予以密封保存,除法律特別規定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僅適用于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犯罪分子。
關于犯罪記錄封存的適用條件,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1、【答案】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A、B 本題考查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刑事訴訟法》第286條第1款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據此直接看出,A、B選項正確,C、D選項錯誤。本題選AB。
2、AB項:說法正確,當選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CD項:說法錯誤,不當選。犯罪記錄封存的條件包括犯罪時不滿18周歲,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
3、按照《刑事訴訟法》第275條的規定,犯罪的時不滿18周歲,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及免除刑事處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可見,D表述錯誤,但符合題意,正確選項。
4、犯罪記錄封存的適用條件是,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
5、張卓超律師解析:犯罪記錄封存效力: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效力是該制度得以實現的關鍵,具體如下:犯罪記錄限制查詢。
中國現行的隱私保護法,詳細點的。
1、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明確了對公民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的人格尊嚴、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護,這是我國法律對隱私權進行保護的最根本的依據。 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2、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刑事訴訟解釋第286條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3、中國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體系涵蓋了多個法律法規,主要包括: 《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隱私權被視為人格尊嚴的一部分。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明確,公民的名譽權和隱私權受到法律保護,禁止侮辱、誹謗和侵犯隱私。
4、法律主觀: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被侵犯的方式有管理好含有隱私的物品;不隨意向別人泄露自己的秘密;機警面對別人監聽、窺探自己的隱私;盡量不參加涉及含有個人隱私的活動,必要時要約定好保密等。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
暫無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