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開除孕婦有著嚴重的法律風險,一旦被判違法,企業將面臨巨額賠償和信用受損的風險。
1. 保護孕婦的法律規定
我國《勞動法》第十九條規定“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和產假期間,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這意味著,孕婦在懷孕期和產假期間,企業無權將其開除。
此外,根據《婦女勞動保護暫行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護女職工的生育權利,不得歧視女職工,不得解除女職工的勞動合同。因此,企業開除孕婦屬于違法行為。
2. 企業開除孕婦的法律后果
如果企業開除孕婦,一旦被判違法,將面臨以下法律后果
(1)賠償孕婦的經濟損失。孕婦因被開除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支付賠償金。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勞動合同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如果企業開除孕婦被判違法,需要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數額根據孕婦的工齡、工資等因素來確定。
(3)承擔勞動仲裁或者訴訟費用。如果孕婦提起勞動仲裁或者訴訟,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
(4)信用受損。如果企業被判違法開除孕婦,將會受到社會的譴責,企業的信用也會受到影響。
3. 結語
企業開除孕婦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不僅會導致企業承擔巨額賠償責任,還會影響企業的信用。因此,企業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孕婦的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