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訴訟法學中,哥蒙羅法則是什么?
1、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刑法屬于實體法。
刑訴法認罪認罰條文有什么?
認罪認罰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的法律條文包括犯罪嫌疑人對簽署犯罪具結書并且進行犯罪的罪行如實供述的情況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可以進行從寬處理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法律條文還規定不符合從寬處罰的制度的,包括犯罪嫌疑人不構成犯罪等情況。
《刑事訴訟法》認罪認罰的規定是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認定為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的罪犯可以認定為自首。
認罪認罰是《刑事訴訟法》中第十五條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法律主觀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新刑訴法認罪認罰是指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對認罪認罰案件,應當根據案件情況,依法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審理。
論壇回顧丨龍宗智:排除合理懷疑作為證明標準的多元性問題
1、就是排除合理懷疑作為證明標準的多元性問題。我認為,排除合理懷疑作為域外引進術語,在中國刑事訴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超過當初的預期。排除合理懷疑引入中國《刑事訴訟法》后到底發揮什么作用開始是有爭議的,也是不確定的,后來發現它作為證明標準和證明方法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自由心證制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積極的實體真實主義和職權主義為背景的大陸型自由心證制度,即內心確信制度,另一種是以消極的實體真實主義和當事人主義為背景的英美型自由心證制度,即排除合理性懷疑制度。要全面、深入把握自由心證制度,必須首先對法定證據制度作一概要了解。
什么是司法認知?
1、司法認知,作為法律術語,源于西方訴訟程序中眾所周知事實無需證明的傳統原則,指的是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對法律適用或事實認定無須依賴證據,不需當事人舉證即可認知,作為判決依據的法律概念。
2、司法認知又稱為審判上的認知,由西方訴訟程序中眾所周知的事實無需證明的古老格言演變發展而來,指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對于應當適用的法律或某種待認定的事實存在與否或其真實性,無須憑借任何證據,不待當事人舉證即可予以認知,作為判決的依據。
3、狹義地講,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指司法職業人員對于司法領域的法律、法治、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規范、司法活動、法律職業、司法慣例等的知識、思想、理論、觀念、意識和文化;廣義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是指包括司法職業人員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所共同具有的司法認知、司法意識和司法文化等。
4、采信證據,即采證,亦稱認證,是指法官在訴訟過程中,主要是在庭審時,就當事人舉證、質證、法庭辯論過程中,所涉及的與待證事實有關聯的證據材料加以審查認定,以確認其證據能力上的可采性、證據力的大小與強弱并決定是否采信以及如何采信的訴訟行為與職能活動。
5、特別是對于共同犯罪案件,主犯認罪認罰,從犯不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注意兩者之間的量刑平衡,防止因量刑失當嚴重偏離一般的司法認知。第三條堅持證據裁判原則。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照證據裁判要求,全面收集、固定、審查和認定證據。
在英美法系國家中,主要存在的證據規則有哪些
1、傳聞證據規則:傳聞證據規則是英美證據法中最重要的證據規則之一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它原則上要求在審判中排除傳聞證據刑事訴訟中司法認知,證人證言須在法庭上接受檢驗,只有在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時才允許采納庭外陳述。
2、在英美法系國家,證據規則主要有:誘導性詢問規則、意見證據規則、證據的相關性規則、最佳證據規則、傳聞證據規則、自白和沉默權規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英美法系國家的一整套證據規則,通常是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確立起來的,其宗旨是保障發現案件的真實,防止冤枉無辜。
3、意見證據規則在英美法系中被視為早期的證據規則之一,旨在規范證人證言的可采性,其核心原則是禁止證人提供意見或推測作為證詞內容。這一規則要求證人只能陳述其親身感知的案件事實,而不能進行推論或提供主觀判斷。理論上,盡管可以區分事實與意見,但兩者間的界限實際更多在于程度而非本質。
4、英美法系國家將證人區分為行為證人(也有人稱外行證人或普通證人)與專家證人。并規定證人必須以口頭方式出庭作證,并且所陳述的證言以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實為準。關于意見證據的定義,現列舉英美法系國家學者的觀點。
暫無相關記錄